在旱碱地为主的土地上,怎样才能做好特色农业大文章?8月20日,“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网络主题调研采访活动走访团来到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麦种植区,到旱碱地里了解当地实践。
8月20日,“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网络主题调研采访活动走访团来到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麦种植区,了解旱碱地的土壤情况。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常艳 摄
(相关资料图)
在当地,老百姓口中的旱碱地,就是人们熟知的盐碱地。“旱碱地上种粮难”,曾是制约当地粮食生产的一大难题。而种植旱碱麦——具有抗旱、耐盐碱优质特性的中强筋小麦,是当地人们对这一难题的解法。
这里的旱碱麦每年9月至10月播种,第二年6月收割。据当地人李颖介绍,当地旱碱麦最早种植品种是“小红芒”,亩产仅有50公斤,产量低。后来种上“冀麦32”品种,产量达到150公斤。但是黄骅临海,“冀麦32”品种株高超过1米,大风吹过,麦子倒伏,会严重影响收成。
历经多次选种与改良,目前当地主要培育推广“捷麦19”“沧麦6002”“沧麦6003”等高产量、耐盐碱、抗旱抗寒性强的小麦品种,正常年景亩产量保持在214公斤上下。
“不仅旱碱麦产量‘步步高’,”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农业农村发展局农业科科长杨树昌说,“还让旱碱地变得肥沃起来,有机质的含量也提高了。”
让当地百姓尤为高兴的是,旱碱麦的品质好、营养价值高,以旱碱麦为原料的高筋小麦粉、面花等产品已经走进大型商超、酒店,为京津冀老百姓的餐桌提供了更丰富的食品供应。
8月20日,河北帝鉴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黄丽颖向“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网络主题调研采访活动走访团介绍面花工艺。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常艳 摄
铁狮子面花霸气武威、十二生肖面花趣味十足、海鲜面花栩栩如生……在河北帝鉴食品有限公司,中国经济网记者看到了多种花样的面花。该公司生产部经理黄丽颖介绍,制作的面花年销售额1500多万,畅销京津冀。公司这两年还开辟了网上销售渠道,把面花卖到全国各地,甚至漂洋过海销往国外。
近年来,当地深入挖掘旱碱麦独特品质,通过标准化种植、精细化加工,结合当地特色,不断研发产品种类、拓展产业链条,不仅让老百姓从旱碱麦里吃出幸福滋味,还让老百姓在旱碱地走上产业致富路。(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常艳)
光明日报记者李韵王笑妃八月初,记者走进莫高窟351窟。狭窄的洞窟里搭
诸多的对于如何区别微信上门真假客服,如何区别微信上门真假这个问题都
备受期待的逆水寒手游它终于是和大家见面啦!看了资料篇的朋友们毫无疑
1、双色球中4个红球是五等奖奖金10元。2、双色球中奖:一等奖:所选号
近日,兰博基尼官方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纯电动概念车——兰博基尼Lanzad
X 关闭
X 关闭